首页 / 新闻 / 【专访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曹永平教授:医生要有“木匠”的精准技术,和“工程师”的全局眼光

【专访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曹永平教授:医生要有“木匠”的精准技术,和“工程师”的全局眼光

2022年1月20日,我和我的团队在HURWA机器人辅助下,成功完成了重度膝内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,术后患者下肢内翻情况明显改善,在医护团队指导下,极早的下地活动,顺利进入术后康复和关节功能恢复阶段。

关节手术机器人的出现,为精准化的术前方案设计、个性化的术中等量截骨提供了新的方法。术前通过下肢全长CT扫描及三维重建,计算机可构建出每个患者独特的三维结构和下肢力线,为患者定制个性化手术方案,让主刀医生面对截骨时“运筹帷幄、决胜术中”。在机器人导航系统及机械臂的配合下,主刀医生可在安全范围内“100%复制”术前计划,从而实现精准截骨。这不仅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,还避免了因患者骨骼发育异常,以及常规手术中人工测量误差等因素,引起的截骨失准及假体位置安放不良,实现了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,延长假体寿命。

我常说,医生需要有“木匠”的精准技术,和“工程师”的全局眼光。手术的“木匠”打赢的是一场战斗,而有“工程师”眼光的医生着眼全局,打赢的就是一场战役甚至一场战争。小到每一名患者的疾痛治疗,大到一种疾病的防治策略,处处都应有独立的思考。医工结合也是如此,源于临床、惠及临床的机器人才能真正让医院、医生和患者三方获益,为新问题开创新模式,为新思路拓展新场景,发现新趋势,树立新格局,智能骨科的未来要靠每一位医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。

随着手术机器人的广泛使用,越来越多的患者将有机会接受更加精准有效、安全快速的手术治疗。未来我将带领我的团队开展更多的机器人辅助下关节置换手术,瞄准国际前沿,聚焦大众健康,为智能化骨科手术的发展贡献力量,为老百姓带来更多健康福祉。

1.手术机器人最重要的就在于安全

您是如何结识HURWA关节手术机器人的?

对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,我近年来非常关注。2019年,我所在科室承接了人工髋关节手术机器人临床试验,它能够精准的行股骨侧截骨,髋臼的外展角前倾角的安放也非常到位,让我对关节手术机器人的精准性有了深刻体会。

北京协和医院林进教授所开展的多例和华(HURWA)机器人辅助TKA术,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。所以2021年的秋天,我来到和华外科创新中心,参观并亲身体验了和华(HURWA) 关节手术机器人的临床操作。

我使用和华(HURWA) 关节手术机器人后的体会是,注册配准十分方便、手术工具少、操作非常简单,最重要的一个是非常安全。因为机器人系统设置了安全边界曲线,有效保护侧副韧带及后方的血管神经,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得以保障。

机器人系统的术前规划也完成的很好,通过术前规划,我们大夫在手术前就把这个手术已经做完一遍了。 所以当手术开始的时候,更加胸有成竹来完成这台手术。

2022年1月底,我开始正式的进行和华(HURWA) 关节手术机器人临床手术,为一些伸直或屈曲非常困难、内翻或外翻非常严重的患者进行了机器人辅助手术,都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。

2. 从“锛凿斧锯”到一枚“小小锯片”

您戏称骨与关节的疾病治疗类似“木匠活”,HURWA机器人的使用,为传统“木匠活”带来了哪些改变?

老说骨科大夫是“铁匠、木匠、泥瓦匠”,所谓“木匠” 是指我们通过锛凿斧锯,来处理骨头的病变和力线。关节外科手术在较小的手术切口内进行,要完成精准的截骨,主要是靠大夫的经验和眼睛的观察,大夫的眼睛也得像“木匠”一样描线。

如果有手术机器人,能够自动测量下肢力线,并完成精准的截骨和力线的矫正。各个截骨面、外旋角度、截骨量在术前经过精准的设计或计算,都能够非常精准实现,这就保证了最主要的一点——精准截骨。而且机器人的截骨工具只有一个截骨的锯片,手术中的工具非常少,这样操作就会很简单。

同时,机器人手术学习曲线是非常短的,如果我们做上6-7台的手术,就发现已经能够非常熟练的进行术前的设计和术中的注册,术中的操作同样能够非常的精准。

3. 使用机器人进行手术,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 

“造福更多患者”是您行医多年不忘的初心,HURWA机器人能为患者带来什么?

首先最重要的我们用机器人做手术不需要开髓,从而减少髓腔内液体的流出,避免对骨髓内造血系统的刺激,大大降低发生血栓的几率。

我们使用机器人做手术能够更好的进行软组织的平衡,从而获得更合理、更个性化的屈伸间隙。以前,我们的软组织平衡主要靠大夫的手感,有了机器人能够更加精准进行软组织平衡,患者康复就非常快,进行实现快速康复的理念。

机器人手术非常适用一些复杂的膝关节置换,尤其是关节外畸形病例。如股骨或胫骨有畸形的患者,以往需要先做关节外的截骨,矫正完了以后再去进行关节置换。而使用机器人进行手术,一次性就能够把下肢力线调整好,通过关节内的矫形,一并解决了关节外的力线及关节置换问题。所以,机器人手术让大夫能够更好的造福患者,减少了患者的痛苦。

4. “医工结合”的核心在于充分的交流

您经常以“工程师”眼光探索骨关节病发病机理和细胞治疗,并取得多项进展,能跟我们分享一下“医工结合”的心得么?

医工结合要求我们大夫要从临床出发,发现问题、独立思考,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。比如说关节置换手术,以前的时候,重度膝内翻和膝外翻的人,有的时候力线不好解决。我们大夫要与工程师结合,互相探讨,能够怎样去更好的建立力线。

最重要的一点,医生团队跟工程师之间的团结与交流非常重要,碰撞出思想的火花。临床问题通过医生与工程师之间不断沟通,在技术上得以改进,从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。

5. 术者跟机器人完全能融合成一块,实现人机融合

HURWA机器人还有哪些改进方向,请您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提出意见或建议?

在初步使用和华(HURWA)关节置换的辅助机器人后,我的感受第一是方便、快捷,特别在注册的时候,以前我用过髋关节置换的机器人,可能注册的时候相对花费时间比较多。但和华(HURWA)机器人,注册相对方便,大概2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,同时截骨非常精准。

任何医疗器械的发展,都是一个逐步改进和改善的过程。以后,还需要在我们大夫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,逐步的改进变得更好,更加实用和方便,更加使人机融合成一体。

我个人感觉,现在无论是哪种机器人辅助下的膝关节置换手术,主要解决的问题的是下肢的力线问题和精准截骨。但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,还有一个非常重要——软组织的平衡。现在我希望,其他关节的机器人也好,或者和华(HURWA)机器人也好,工程师的团队要从临床出发,想一些办法,怎么解决术中软组织平衡问题。

比如说开发一些压力感应的智能垫片,我们安上了假体的试模以后,如果有一个智能感应的压力垫片插进去,这样我们就能够测试伸直屈曲间隙的压力情况,或者是膝关节内外侧的压力是不是相等了。这样能够更加精准的指导我们进行软组织的平衡。这一点我觉得是手术置换的机器人,需要更加完善的地方。

具体结合我们和华(HURWA)机器人来说的话,现在的常见病例已经做的足够精准和方便了,但是对一些复杂的病例比如说屈曲僵直、屈曲受限的病人,如果关节的活动度只有屈曲30度或完全僵直的患者,我们这个机器人手术在肢体固定时就会发生一些困难。

所以我给和华就提出来,把架子竖杆底下改成万向结,即使屈曲0度也能把股骨侧固定住,,这样在截骨的时候,我们肢体是不动的,从而实现我们的精准截骨。

对咱们工程师来说,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,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实现医工交叉或医工结合,或医工交流重要性的问题。我们临床发现了问题,跟我们的工程师来交流和思考,这样就把我们的机器人,改善的更加方便实用。

我们经常说做机器人手术的大夫要驾驭机器人,就跟我们开汽车一样,开汽车的时候我们能够人车合一,同时我们也要求做机器人手术的时候我们要人机融合。手术者跟机器人完全能融合成一块,所以我们才能够架控、掌控这台手术,才能做到更好。

和华(HURWA)机器人在国内是已经非常方便、好用的一款机器人。当然随着未来的发展,在软件和硬件方面,我相信会做的越来越好,越来越完美。

未来:路在何方?路在脚下!

6.手术机器人,是未来发展的方向

您如何看待手术机器人未来的发展?

从今年3月份国家陆续发布了《 关于完善骨科「手术机器人」「3D打印」等辅助操作价格及相关政策的指南(征求意见稿)》,我们也陆续接到了这个通知,并进行了学习和精神的领会。首先从政策层面上来说,国家是非常支持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的,这是一个大的方向。目前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,有可能我们以后出现一些“卡脖子”问题,所以国家在政策层面上来支持高新医疗器械的发展。手术机器人是一个高新技术的器械,能够助力我们手术的精准截骨和力线矫正以及软组织的平衡。

同时,我们还要考虑到价格的问题,价格问题主要是为了绩效问题,就是我们的合理的收费,造福患者的同时又减少医保的负担,这是国家要考虑的问题。

但是从政策层面上来说,国家是支持这方面的,所以我觉得未来的方向就是手术机器人,是有很好的前途和大的发展的。其次,我觉得怎么去推广的问题,因为手术机器人毕竟技术的准入还是非常高的,同时价格可能也是不便宜的,我的意见还是从一些大学级的医院开始做起,这样他有一些研究的临床对比和严格的对照,总结出经验了以后,慢慢逐渐的在国内各大医院去开始推广。

我相信关节置换辅助手术机器人,是未来的发展的一个方向。

7. 让安放的假体终身适用患者,终身造福患者

请您畅想一下,未来智能外科手术室里的场景?

未来的智能外科手术室,就像我们的星球大战一样更加高科技、更加智能化。如果对我们关节置换手术来说的话,首先我觉得有机器人的助力,精准的进行力线的调整,同时能够精准的安放假体。膝关节置换手术中,我们可以精准的测量力线,在智能化工具的帮助下,来指导我们进行软组织的平衡。

我们设想,以后VR系统在手术中的应用,我们戴上眼镜能看见患者的血管。在我们做手术的时候,特别髋关节打钉子的时候,借助VR系统能看到血管,我们能够精准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,可以更好的去做一些这样的手术。

特别是未来的一些翻修手术,翻修手术存在骨缺损,而且有软组织的粘连、血管的畸形,或DDH4型的手术,如果我们有明确的人工智能,做好术前规划,术中有这些机器人的辅助,或有一些VR系统的帮助,我们就能够更好的去完成这些复杂的手术,取得更好的效果。

我们最终所有创新技术的发展,都是为了造福患者,帮助患者获得好的手术效果。同时,希望我们给患者安放的假体能够终身适用患者,终身造福患者。
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返回顶部